十大正规平台

十大正规平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1日 来源:网络 阅读:4217
分享到: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就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指引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多次到教育系统考察指导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出发,明确教育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这些重要论述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激励广大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着眼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上,他强调: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基于对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强调我国教育发展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教育发展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他还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13亿多中国人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努力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5年来,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2016年首次超过3万亿元。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教育共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德法兼修。重视加强劳动教育,让青少年一代体会劳动艰辛、增强劳动意识。坚持不懈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品质。全面推进艺术教育,积淀学生艺术底蕴,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美丽心灵。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教育系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努力通过教育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一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四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二是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三是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全国1824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四是加快缩小群体差距。进一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综合改革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创新和于法有据相结合,四梁八柱的改革框架搭建起来,改革红利不断显现。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督促学校依法办学。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合格、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合格、共产党员行为和作风合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合格的四个合格特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基层党建全覆盖,认真贯彻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教育是为国家、民族和每个人未来发展作准备的事业,必须有长远规划。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对未来教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力争到203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始终坚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始终坚持学习型社会建设,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环境,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始终坚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Copyright © 202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滇公网安备53012202530146号
技术支持: